全新上海英烈紀念展引市民關註

原標題:龍華烈士紀念館連日迎來大客流 全新上海英烈紀念展引市民關註

清明時節雨紛紛。從上周開始,龍華烈士紀念館迎來大客流,許多市民及遊客自發來祭奠先烈。4月5日清明當天,更有不少市民冒著細雨,前往“無名烈士”雕像前敬獻鮮花。

龍華烈士紀念館所在地原為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舊址,也是龍華革命烈士的就義地,無數英雄兒女長眠在此。每逢清明,來此祭奠英烈已成為不少市民的習慣。去年10月,改陳佈展後的龍華烈士紀念館增添瞭多個大型多媒體互動展項,改變瞭原先單一的“圖片+資料”形式。全新陳列《英雄壯歌》上海英烈紀念展,極大地拓展瞭展覽的可看性,自重新開館後備受市民關註。

“歷史不應該被遺忘,沒有革命先烈的獻身,就沒有我們的現在。”趁小長假,來自浙江的陸禕韋特意將參觀龍華烈士紀念館列入來滬旅遊的行程表中,“詳細瞭解革命英烈的事跡後,十分受觸動。”上海市民李阿姨說,自己傢住龍華,每年清明節都來祭掃,“紀念館重新開館後,展覽內容更豐富瞭,也更令我們震撼。”

改陳後的龍華烈士紀念館,分gps車隊管理為上下兩層,以編年為序,呈現瞭256位英烈人物。步入“序廳”,首先看到的是動態雕塑多媒體音樂展項。抬頭仰望,設在天花板的大屏幕中,烏雲密佈、閃電猙獰,這是“黑暗”的象征。伴隨著澎湃激昂的樂聲,序廳前方的三組雕塑人物緩緩聚攏,象征著英烈精神的凝聚。此時,一束亮光直射而來,沖破瞭黎明前的黑暗;大屏幕上,漫天桃花飛舞,驅散瞭烏雲閃電。工作人員介紹,多媒體互動展項增多之後,參觀者越來越多,特別是青少年參觀互動的熱情很高。

沿著序廳往前,來到“信仰的召喚”展區,多媒體互動裝置《1921點亮中國》前聚集瞭不少參觀者。展項前後共有兩層幕佈,中間是一幅碩大的中國地圖;每天定時定點,幕佈上會循環播放影片,介紹建黨前後的歷史背景與關鍵人物,紅色的黨徽將緩緩升貨車gps定位起,逐漸“點亮”全中國。

展品《俞秀松日記》為國傢一級文物,為黨創建時期的重要人物俞秀松於1920年6月、7月間在上海所寫。隻要輕輕點擊展櫃的玻璃屏,日記的部分內容便能投射在電子屏幕上。根據日記內容,館方還拍攝瞭幾個小短片,還原俞秀松將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交給陳獨秀,以及他走進工廠,觀察工人、瞭解工人等故事。“比起一本靜止的日記,有視頻、能翻開的動態日記更吸引人。”參觀者高晴說。

日記可“翻閱”,照片也能“動”。1924年5月,國民黨上海執行部部分成員在孫中山寓所前的合影即是一例。墻上,三張能動的照片共同構成瞭這一展項。參觀者的視線往右移,可以看到合影的成員從最右邊的門裡走出來,一直走到第二個相框中交談,然後才到合影現場一一站定。毛澤東是最後一位出來的,當他在後排左二位置站定後,大合影也就完成瞭。

展廳中還有不少觀眾可以參與互動的裝置。1925年1月召開的中共四大提出瞭中國無產階級在工農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與工農聯盟問題。不久,中國共產黨在上海領導瞭五卅運動,拉開瞭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序幕。站在具有人臉識別功能的互動屏幕前,參觀者便可以將自己投影到遊行隊伍中。“沒想到銜接起來毫無違和感,這個互動蠻有趣。”與許多參觀者一樣,陸禕韋沒有錯過任何一個互動項目,“原來紀念館的展覽方式可以這麼豐富。”而在“文化抗戰”部分,展區中央設置瞭一處四面均可觸摸的互動展示屏,參觀者可以點擊聆聽《南泥灣》等音樂,還能敲開新四軍駐滬辦事處的大門,“報名參軍”。“從去年10月到現在,我看著數字從幾百到幾千,再到如今的8萬多人報名‘加入’新四軍。”工作人員說。

走進“尾廳”,360度的環幕影片播放著上海建設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的成果和遠景。對於參觀者來說,英雄從未遠去。

車隊管理平台
arrow
arrow

    pnz771lj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